|
“學歷歧視”與“惟學歷論” |
|
2007年9月4日,已點擊:26835次 來源: [打印本頁] [收藏本頁] [關閉窗口] |
眉山人才網/洪雅人才網/彭山人才網/仁壽人才網/青神人才網/丹棱人才網/四川人才網/樂山人才網/眉山勞動力市場 相信自己說:我想請問您,我是一個初中生。在外面找工作很不好找,我想請問您的是;現在的學位那么多的水分在里面。為什么那些企業還是要看學位,難道學位真的那么重要嗎?難道有實力不比有學問更強嗎?
劉瑞晶說:“學歷歧視”的特征是“惟學歷論”,依據文憑高低,把人分為三六九等,給予三六九等的待遇。上世紀50至70年代,沒有學歷歧視,倒有一種全世界罕見的“歧視學歷”現象。那時誰要是強調“學歷”,就有別有用心的嫌疑。近年,據說在“國民素質低”的國度,“大學生供過于求”了,不少大學生畢業后就業難,就連碩士也不值錢。就在這文憑大貶值的時候,興開“學歷歧視”了。隨著我國高校教育體制的不斷改革,擴招、增招以及民辦院校的異軍突起,專科生、本科生,甚至研究生已不在是八九十年代的“物以希為貴”的“搶手貨”,越來越多的人想方設法接受高等教育,獲取高等學歷。因為他們知道,很多待遇稍高的單位在招聘時首先看重的是高學歷,有的甚至在招聘公告中就聲明“學歷不夠標準者免談”。
在用人單位看來,應聘對象的學歷越高,知識積累的就越多,能力也就越高。在求職者們看來,高學歷是他們就業的敲門磚,獲取高學歷受社會發展所驅,是生存與立足的需要。過分的講求高學歷,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實際能力,這種現象被稱為學歷歧視。因為學歷低找不到工作,因為學歷低受同事排擠,因為學歷低評不到先進、提不了干……凡此種種,其本質在于人們的潛意識里對學歷歧視的思想在做怪。這種歧視擾亂了公開、公平、公正的人才市場秩序,引發了諸多社會問題。學歷歧視,無形中也給制假、賣假者提供了違法犯罪的操作市場。有些人為了獲取高學歷不擇手段,甚至造假、買假。按照慣例,在人才招聘會上,很多用人單位要求應聘者提供個人簡歷、學歷復印件等書面材料,投機取巧的低學歷者往往會在復印件上做手腳,蒙混過關。等進入正式面試階段時,用人單位要求出示學歷原件,這時應聘者早已通過制假證的地下作坊仿造出表面上跟真學歷一樣的假學歷,以假亂真。不得不佩服有些地下作坊的制假水平之高,不是專業人士很難分辯出其真偽。
學歷歧視使許多沒有高學歷的人被排斥在人才市場之外。他們中有的感嘆“英雄無用武之地”而抱怨終生;有的干脆“破罐子破摔”,從此一蹶不振。學歷歧視也使一些空有高文憑但無真才實學者混入高等知識分子行列,他們在崗位上濫竽充數,在工作中做表面文章。他們的做法影響了真才實學者的工作積極性與主動性,影響了人才公平競爭的秩序。此外,學歷歧視還加劇了貧富懸殊、犯罪、城市病態等諸多社會問題的出現。為保護就業者公平競爭的權益,學歷歧視應該受到法律制約,將學歷歧視盡快寫進法律中去。當然,法律只是規范人行為的一種手段,要想徹底根除學歷歧視的思想,還應提高人們“不拘一格用人才”的意識,糾正人們“重學歷、輕能力”的錯誤意識,維護公平的人才競爭秩序。學歷歧視,禍在社會,責在公權。所以,學歷打假和根治學歷歧視,需要從制約公權濫用開始,需要公權機關帶頭求真務實,惟才是舉。對自己來說,重要的是,自己堅信,“金子總會發光的”!但是,在另一方面,你也要理解,當企業還不了解個人能力的時候,學歷就成一張入門票。當然現在越來越多的企業更重視能力了,但如果你的能力沒有達到在行業內或某些"圈子"中有影響的話,你可考慮采取業余方式提升一下學歷。有句話特別現實:也許這張文憑沒有用,但若大家都有獨你缺時,你就成了那個被拒絕的。
編輯:tracy
來源:中華英才網職場講壇 |
◆
本類相關信息 |
|
|
|
 |
最新公告 招考 資訊 |
|
|
|
|
|
|
 |
熱點專題調查 |
|
 |
|
|
|
|
 |
圖片新聞 |
|
 |
|
|
|
|
|
|